在终端能源部门方面,各部门需求格局加速演变,建筑和交通部门相继成为终端用能增长的主要动力。
这个价格减去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就是电网的销售收入。2019年只开放了2个月的中长期电力交易,蛋糕本就不大(售电公司、批发侧大用户与发电企业采用双边协商的交易方式,最终共成交26.7亿度电量)。
到了2020年,不仅零售侧结算有了峰平谷的电力时间价值,批发侧也采用了峰平谷交易价格。浙江省花费了2000万元的咨询费,采用了澳大利亚的电力市场建设基本架构。一位浙江电力市场参与者告诉《能源》杂志记者,听说还有售电公司,明明用户没有和它签约。一家浙江市场主体说。按照9号文的改革方案,电价应该是由交易价格+输配电价+政府性基金组成。
除此之外,浙江发电市场的电源种类比山东省更多,存在电源侧交叉补贴的问题。一位接近浙江省政府高层的人士告诉《能源》杂志记者,浙江电改争论关键时期,时任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的舒印彪曾于2018年上半年到访浙江,拜会时任浙江省省长的袁家军(现任浙江省委书记),此行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宣布支持白鹤滩水电站外送线路的新增浙江落点。一季度,受疫情冲击,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6.5%。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单葆国说。前三季度,畜牧业、渔业、农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8%、11.2%和5.4%。近年来我国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得第一产业用电潜力得到释放。随着复工复产、经济的逐步复苏,增速由负转正,4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0.7%,随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全社会用电量,包含了第一、二、三产业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的电能消耗总量。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7%。
1月至10月,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0.9%、0.3%、4.6%和1%。在北京亦庄的北汽新能源汽车展厅人头攒动,新能源车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一辆新款新能源智能网联车非常引人关注。电气化铁路运送一万吨货物每公里耗电约100度。一个个指数、一条条曲线,变身读懂经济运行、企业运营变化与趋势的晴雨表。
2020年,各产业运行情况如何?哪些行业充满活力?跟随电力数据,来感受下中国经济的亮度。分行业看:1月至10月,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4.4%、11.9%、6.6%、4.5%和3.6%。综合国家能源局和中电联的数据,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1月至10月同比增长9.7%。随着复商复市持续推进,服务业用电量增速逐渐好转。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用电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趋势大体吻合。通过用电量增长曲线变化可以反映出经济运行情况。
目前,北汽新能源汽车用户保有量已超过51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7%。
我们积极克服疫情的影响,生产销售状况逐步恢复。由负转正,逐步回升,再到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勾勒出了一条总体上扬的曲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这反映出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企业生产恢复态势良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行业保持快速增长。纯电动乘用车百公里平均耗电约15度。第二产业用电量自4月以来增速稳步提高,8月、9月用电量增速达到9.9%、8.6%,是拉动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力量。8月增速达到7.7%,带动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
用电量稳步增长,呈现出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回暖的良好态势。用电量,向来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
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上升至10.8%,是当前工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国网能源研究院预测,综合考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等因素,四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左右,全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3%左右。
全国哪个地方用电增长最快?西部。我们每人每天生活耗电约2度在现代社会中,电力与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第三产业用电量自5月起连续正增长,8月增速达到7.5%。1月至10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持续较快增长,用电量同比增长5.9%,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与经济走势很相近,从电力视角印证了经济的回暖复苏。从近期用电量增长来看,预计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服务业持续恢复。
国网大数据中心数据分析中心经营处处长彭放指着电子屏上的曲线说,电力消费指数通过用电量、用户规模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综合反映电力消费市场的发展状况,指数显示2月份最低,此后逐步回升,到6月趋于稳定,10月同比增长5%左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逐步恢复常态
依托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该公司积极探索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开发市场、完善规则,逐步构建起南方区域跨区跨省电力市场体系,让西部清洁电力更加高效、低成本地送到东部。从彩云之南到珠江之畔,从雪域高原到南海之滨,澎湃的电力无远弗届。
办电效率大幅提升,低压非居民(小微企业)、高压单电源客户平均接电时间分别下降到2.8天和30.8天,达到国务院要求的压缩目标。具体到南方电网,电网安全运行仍存在风险,配电网仍是薄弱环节,电网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除实现与政府数据的共享共用外,智能电网还推动了四网融合、多表集抄、共享路灯等基础设施融合发展,助力搭建新型生态圈。一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全面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聚焦推广三零三省服务,持续优化办电手续、降低办电成本、提高供电能力,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了良好的用电环境。公司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实现云化升级,互联网平台用户达4759万,互联网业务办理比例达99%,办电业务实现一次都不跑。创立了世界领先的特高压直流研究技术体系,有力支撑了滇西北、鲁西背靠背、禄高肇、昆柳龙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和运行,树立了直流输电技术品牌。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南方电网公司依托大数据技术监测,对企业用电情况精准画像,客观及时反映复工复产情况,有效助力政府部门联防联控、精准施策,企业科学防疫、有序复工。办电又快又好的同时,供电可靠性也在持续提升。
2016年4月,云南电网与南方主网实现异步联网,解决了长距离强直弱交问题,化解了长期威胁南方电网运行的重大安全风险,将看不见的交流送电裕度转化为实际的可稳定送电的能力,提升云南水电外送能力约300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南方电网公司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持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努力做到让地方党委、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伴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智能电网将成为服务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建设的关键性支撑。今年6月30日,公司全面完成三区三州和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电力保障。